你的位置:首页 > 蜡像新闻 > 蜡像教程
蜡像新闻

资讯:硅胶像的前生今世

2015-04-02 15:18:54      点击:

      1988年上海一位叫费钦生的博物馆界专家谈起在美国的博物馆内看见美国人采用仿真人等辅助陈列品,以增加博物馆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在国内,仿真人技术在当时还是空白。这个信息让邹人倜眼前一亮,多年做模型和搞特技的经验使他具备了制作仿真人的基本素质,邹人倜决定自己也尝试着制作仿真人。决定之后,邹人倜一方面找技术人员开始研究仿真人的制作工艺,另一方面走出国门进行学习考察。于是1992年,邹人倜老人借鉴电影特型演员用硅橡胶补妆造型的经验,排除蜡像固有的不耐高温75度为承受温度最高点,害怕人为磕碰容易损坏等缺点,成功研发出仿真硅像即硅胶蜡像,由于高分子硅胶的优良特性,硅胶材质的蜡像更加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广泛应用,硅胶材料代替蜡材料,人物效果更逼真于蜡质材料,其表面的弹性皮肤质感更强,不怕摔不怕捏,不变形,不开裂,观众可零距离接触,进行互动拍照留念,更加受到游客的喜爱。所以硅胶像也被认为是蜡像的升级版。

       可谓硅胶蜡像的历史跟硅胶像第一人“邹人倜”老人的历史密不可分。

      1990年,邹人倜创办了西安超人雕塑工作室,仿真人作品涉足博物馆界﹑文博界领域

      1992年,邹人倜成功研发出仿真硅胶像也叫硅胶蜡像,开创全国先河(为中国煤炭博物馆制作大型场景复原项目《模拟矿井》)。

      1997年,邹人倜及其团队利用硅胶蜡像高仿真人的技术,专业从事幻影成像﹑场景复原﹑微缩景观等博物馆辅助陈列形式的研发,从此硅胶仿真人开始服务于博物院、纪念馆、科技馆、民俗馆、旅游胜地、名人故居等各类展馆。

      2001年,硅胶像走出国门,产品走向海外市场(仿真硅像《金九先生》﹑《陈嘉庚》在韩国﹑新加坡的博物馆收藏陈列)。由邹人倜创办的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16尊仿真硅像代表作品入住中国蜡像馆。为瑷珲历史陈列馆成功塑造复原场景《尼布楚条约换文仪式》﹑《瑷珲条约签字仪式》,该馆荣获“全国十大陈列精品”。

      2001年  在著名博物馆学家费钦生和著名雕塑家马改户的倾心指导和帮助下,借鉴了美国的“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英国的“蜡像艺术”和电影艺术,将现代科技和古城长安的文化积淀相结合,创造了一个全新的雕塑流派:高真写实主义硅胶像艺术。

      2002年,硅胶像代表着中国蜡像艺术水平,专业的、具有较大规模的、权威的、教育性与欣赏性为一体的,蜡像人物与文物、实物相结合展示的国家级蜡像艺术馆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诞生。 

      自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高真写实主义硅胶像艺术的盛行,由硅胶取代石蜡制作的硅胶蜡像如同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江南北遍地发芽,硅胶蜡像开始进驻各类大小展馆,为此在文博展陈系统衍生出一个全新的产业群,成千上万人以此为业,这是西安超人-邹人倜老人的骄傲。

      邹人倜将仿真硅像艺术和机器人技术完美结合,研发出形象逼真、能说会动的高仿真机器人。2006年,高仿真机器人《邹人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年度“世界最佳发明”。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之际,西安超人结合陕西历史悠久文化,选择千古一帝——唐明皇和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参展,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入驻世博会陕西科技馆,充分体现了陕西的汉唐文化特色,并引发世博会的观展热潮。这款集科技、艺术和创意于一身的高仿真机器人和真人一模一样,形象逼真,能够左顾右盼、能说会道,集中了高科技的语言控制、语音识别、自动表演、双簧表演等,并能与人进行简单的对话,还具有微笑等表情2011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西安超人创作的高仿真机器人“李咏2”更是震惊全国,得到了大众媒体、行业专家和普通观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新华社、CCTV、美国《时代》周刊、CNN、ABC、法新社、路透社曾对西安超人予以广泛报道。在雕塑行业内,更是形成了“蜡像看杜莎,硅像看超人”的共识。